
为保证本项目BIM工作的顺利开展,进场前对BIM团建进行了详细的责任分工给,如下:
郑志超 BIM项目负责人 主要负责项目BIM工作的管理工作,对BIM技术的实施与应用负主要管理责任;
王宝军 BIM机电工程师 主要负责本项目机电管综方面的建模与深化工作,负责与业主及现场管理人员沟通,确保BIM成果的落地应用;
曹文辉 BIM土建工程师 主要负责本项目土建方面的建模与深化工作,负责与业主及现场管理人员沟通,确保BIM成果的落地应用;
邢晓翔 BIM建模员 主要负责本项目机电方面的建模工作,负责维护土建模型,及时更新变更与设计变动地方;
王行宾 BIM建模员 主要负责本项目土建方面的建模工作,负责维护土建模型,及时更新变更与设计变动地方;
重难点:
工期紧,净空要求高,质量目标高;
模型的作用:
1、图纸会审阶段模型应用
在依据施工图进行BIM模型搭建过程中,审查并整理图纸中存在的的问题。依据问题对施工影响的严重性进行分类、汇总。同时,针对模型搭建完毕,各专业间存在的空间占位冲突、不具备施工条件、不具备避让条件、安装后空间不满足使用、有违条文等问题,提前提出合理避让措施,合理化建议。在图纸会审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一同基于BIM模型进行反馈、分析。
2、场布设计
基于BIM模型及理念,运用BIM技术可进行三维施工空间布置,即通过3D模型以动态的方式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各种生产操作区域和大型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分析并确定最佳方案:通过虚拟交底使施工人员对各施工区域及建设项目准确情况有切实了解,并对优化选择的施工方案进行模拟预演,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提高施工效率及质量,从而做到绿色施工、节能减排。
BIM在施工场地的场景布置上做到了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应用。杜绝了各类的安全隐患,在确保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保证施工顺利,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为施工单位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3、施工进度模拟
通过BIM技术建立3D可视化的模型,将工程施工中可能遇见的问题一一通过模型进行反映,并且将建筑构件的数据信息以及属性等导入模型之中,提高模式施工的真实性,提高其指导意义,通过数据的比对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再配合现场检测等技术,大大提高建筑质量,减少安全、返工以及整改的问题。
3、管综深化设计
地下室用途较为清晰,行车道及车位的净空要求明确。根据施工图对地下室管线进行综合排布,分析各区域行车道和车位的净空是否满足涉及和规范要求,同时本项目地下室含有配电房、消防泵房,冷冻机房、锅炉机房等管线较为复杂,通过BIM模型进行机房内部管线及设备的优化;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复杂的节点管线综合方案方案进行详细交底,并对需采用共用支吊架的部位进行明确。针对方案落地中存在的偏差,现场进行实测实量,明确造成偏差的原因及有效可行的调整方案,确保BIM管线综合方案的落地。
4、三维可视化
对于 复杂节点 、 关键工艺 等传统平面施工技术交底不够直观、难以精确表达复杂的构件搭接关系、交底人与交底内容理解有偏差等问题。基于BIM模型,以 三维视图 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以 工艺动画 的形式进行预演交底,使得技术交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交底内容的直观性和精确度,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施工班组也能很快;理解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保证了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使交底内容更加直观,施工工艺执行更加彻底,避免了因交底不到位,理解不彻底造成的质量问题问题。
5、BIM算量
通过BIM信息模型搭建,可根据模型相关参数信息进行明细列表,根据现场进度需要对各楼层,各选定区域内的材质类型、体积、面积、长度、数量等用量等进行分类。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材料 实际用量控制 ,对项目生产用材用料的计划、控制、偏差核算等起到透明的、可靠的、可追溯的依据。
6、砌体排砖
运用BIM技术对砌体工程进行优化后,三维BIM咨询助力施工做到精细化管理,细化到每一块砖,绘制砌体排版图,计算每层所用砌筑材料用量,下达标准层砌体成本指标。对每一面墙体,怎么砌,是否要留洞,怎么留,要用多少砖,多少水泥砂浆等等,都严格的数据化。从砌体工程开始,到大规模墙体的成形,每一面墙体与排版图一致。无后期墙体大面积的剔打开槽,无“三分砖”的大量剩余,无水泥砂浆的浪费。
建模大师在本项目作用:
1、极大的提高了建模效率;
2、提高建模的准确性;
3、对于管综调整部分,建模大师准确且快速,调整管线操作方便;
4、借助协同平台的优势,建模过程中,团队配合默契,正确率高;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曹文辉、郑志超、邢晓翔、王宝军、王行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