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 项目编号:1004 2022-09-08

新发展楷林广场

1. 项目概况

新发展楷林智慧广场项目,位于被誉为“郑州2035战略留白地“的郑东新区高铁东广场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2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20万方。 产品规划以超甲级写字楼、甲级写字楼为主,配合高端服务式公寓、高端商务公寓、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国际会议中心、绿色景观广场等多元商务配套,打造成为多功能格局的绿色生态商务典范。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核心筒,本项目模型精度整体为LOD350,设备机房、管井为LOD400,装配式机房为LOD500。

2. 模型成果展示

BIM  模型是基础  ,根据项目不同部位、楼层的情况建模精度有  LOD300  (标准层、车库等)、  LOD400  (设备机房、管井等)、  LOD500  (装配式机房)

02.jpg    01.jpg

  10B#楼建筑、结构、幕墙模型                     10B#楼建筑、结构、幕墙模型

04.jpg         03.jpg

               10B#楼机电模型                                                   10A#楼机电模型

05.jpg

                                            地下一层建筑、结构、机电模型

06.jpg

                                             地下二层建筑、结构、机电模型

07.jpg

                                             地下三层建筑、结构、机电模型

08.jpg 

                            2#  大堂 管综模型

  09.jpg

                       5# 大堂 管综模型

10.jpg   

                   2# 楼标准层管综模型   

  11.jpg

                     3# 楼标准层管综模型

12.jpg

                  8A  标准层管综模型

   13.jpg                            

                 8B 标准层管综模型                                           

15.jpg  

             6#  楼标准层管综模型    

   14.jpg

                          10B  屋面层管综模型

17.jpg    19.jpg

               10A标准层走廊管综剖面                                   10A设备层局部模型

18.jpg       20.jpg

             8A设备层局部模型                                  8B设备层局部模型







3. 团队组织概况

21.jpg

4. BIM模型应用价值点

一、专项培训:为保证 BIM 在项目的顺利开展及落地实施,截止目前项目已累计组织 标准学习、建模培训、 BIM 技巧 等各类 BIM 专项培训共计 32 次。

1.jpg

二、制度保障:项目实施 BIM 全专业协同管理 ,编制 BIM 工作方案,制定各专业深化模型标准,明确各专业模型格式及交接方式。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制定 BIM 深化计划,实现项目 BIM 模型与现场施工进度匹配,以 BIM 更新为中心,对工程进度进行全面管控,指导工程建设平稳向前推进。

2.jpg

3.jpg

三、图纸梳理:项目 体量大、单体多、专业全、变更频繁 ,自入场开始即对项目各类图纸相关文件分门别类进行归档、整理,确保 BIM 模型与最新图纸保持一致。

微信截图_20220908160422.jpg

四、图纸会审: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建模,利用 BIM 技术深化过程中 检验设计的可施工性 ,直观的检查到相互矛盾、无数据信息、数据错误等方面的图纸与模型问题,在施工前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图纸会审更加快捷高效。

4.jpg

五、管线综合:BIM 工程模型初步搭建完成后,根据现场情况综合考虑不同专业管线先后施工顺序的基础上采用 集中同专业管线、管线分层 等方法进行初步的管线调整,并适时组织各参建单位进行 管综方案评审 ,把不满足施工要求的地方及时与设计院、业主沟通反馈,优化设计方案;对设计院预留套管复核,更改不利于排布套管位置或者标高等。 5.jpg

六、碰撞检测:管综方案确定后进行 碰撞检测 ,通过碰撞检测对不同专业管线间的碰撞进行 综合优化

地上部分 单层面积较小使用 revit “协作”下的“碰撞检查”功能进行检测,可以 快速定位碰撞部位 ,并可以实时更新碰撞点。

地下车库 等大空间使用 Naviswork 进行碰撞检测,可以 更快、更流畅 的分析碰撞部位; 6.jpg

七、净高分析:对重点部位进行 净高分析 ,并对照设计单位提供的净高要求进行复核,对不满足净高要求的部位进行再次优化调整,对实在不满足净高要求的部位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明确该部位的管综方案。 7.jpg

八、机电末端定位:结合精装图纸对接精装单位,根据精装点位进行 机电 BIM 末端追位 ,不满足精装要求的,利用 BIM 技术进行方案讨论,重新确定末端形式及位置,并出具 机电末端定位图 8.jpg

九、BIM出图:管综完成后出具 各专业管线平面图、综合支架平面图及 BIM 综合平面图 ,并进行图纸会签,经施工交底后现场实施; 9.jpg

十、设备层管综:项目共有 6 个设备层,设备层内 机房多、管线密集、施工难度大 ,需充分考虑后续施工情况,前后共计组织 3 次管综方案评审,与设计院、业主单位多次沟通确认最终方案,打印会签下发现场实施。 10.jpg

十一、屋面深化:屋面有通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消防系统、雨污水系统等设备,还有风帽、设备机房、架空基础、条形基础、幕墙基础等构造,且屋面 空间小,专业设备多 ,且设备的安装要求不相同,运用 BIM 三维可视化检验屋面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11.jpg

十二、地库深化:地下车库总面积 19.75 万平,单层面积均在 6 万平以上;地下车库机电系统各专业管线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 “打架碰撞” 现象,既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也会影响到相应的使用功能和外观上的整齐美观;同时还存在与总包单位交叉施工现象,协调管理难度大;针对管线布置中的实际情况,提前建模对各机电专业管线进行综合排布,出具各专业 BIM 图并借助公司各类先进技术进行辅助交底,指导现场施工,避免返工现象;

12.jpg

十三、装配式制冷机房:土建与机电同时施工、机房现场焊接时间久,制冷机房无法按照规定节点完成。项目 2 制冷机房 (约 2000 ㎡)应用了我司独创高效、精准、 模块化装配式施工一体化技术 (BIDA) 。采用工厂预制加工,前期出具分段预制化加工详图,在工厂直接预制,运输到施工现场组合成型。 较传统方式施工现场 人员投入减少 60% ,缩短 48 70% )天工期,操作工人高空作业减少 95% ,焊接作业减少 90% ,声光气污染减少 95% 13.jpg

14.jpg

十四、施工机器人应用:本项目引入我司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打眼机器人、橡塑保温板下料机器人、便携式管道焊接机器人,结合 BIM 技术, 节省机电安装环节人工 ,以及 缩短装配工期 ,在机器人引入后,各项工艺现场 施工效率提升 50% 以上 15.jpg

十五、智慧图纸技术应用:  在 AI 识别的基础上,研究 AI 触控,进一步降低一线人员在施工现场获取 BIM 方案的难度系数,让 BIM 方案在施工现场触手可得 。形成一种 按图施工、照模型施工 并存的机制,打造出一个 触手可得的 3D 可视化 施工指导及技术交底平台。 16.jpg

十六、智慧图集应用:区别于传统图集,触控图集界面任一文字描述或2D线条或3D模型,实现任一构件3种级别描述方式同时呼应亮显,把传统施工指导图集升级为 人机交互性强、多维效果演示、易掌握理解 的智能图集。 人机交互 形式促技术知识普及、吸收,通过降低技术理解的难度, 促进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提升 17.jpg

十七、BIM平台应用:本项目通过应用网络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协同,通过 C8BIM 平台协同 各部门 将相关数据资料加密上传 C8BIM 平台,可从移动端或 PC 端进行 数据查看, 由管理 中心统一 进行数据整理,实现 BIM 模型的实时更新与 维护。 18.jpg

十八、用 BIM+VR 技术:对管线密集区域进行虚拟现实, BIM 可视化特性,与 VR 虚拟现实结合,能够让体验者产生浸入感,如身临其境一般。 特别对制冷机房管道连接形式进行建成后形象预演,让业主及项目对比不同方案,选择适合项目的 BIM 方案。

19.jpg

  • 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会组

新发展楷林广场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化金坡、吴增锦、郝自领、袁玉柱、王子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