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采用“代建+BIM全流程协同”的管理模式,项目组总体统筹,重大决策,BIM技术辅助代建单位进行全过程管理,在总体管理框架下指定了一套内部管理流程和组织构架。代建单位负责总体协调,重大决策,设计单位负责BIM技术落地应用及指导施工。
团队成员介绍:
刘义: BIM专业负责人,BIM技术应用全过程管理及成果落地应用审核及把控
l 《Revit技巧精选应用教程》、《Revit体量设计应用教程》专家编审指导委员会委员。
l 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智汇中心 - 深圳市第十九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优秀建筑工程二等奖(科教建筑)。
l 设计牵头 EPC 项目传音大厦获得深圳市 2020 年度深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奖、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
l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获得第四届深圳市建筑设计奖 - 银奖。
l 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施工图二等奖 .
l 深圳博物馆服务用房 - 深圳市第十九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优秀建筑工程一等奖(文化建筑)。
l 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基于 BIM 的信息化绿色施工技术验收与示范》研究。
l 参与国内 BIM 设计及咨询项目 120 余项(中交汇通横琴广场、深圳舜远金融大厦、深圳弘法寺二期、深圳养老护理院、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深圳博物馆老馆改造工程、坝光展厅、常州五中、花园中学、柳州中医院、常州建校、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第三标段、深圳中学泥岗校区、低碳城未来立方、常州绿色建筑博览园、传音大厦等。)
郑璐楸:BIM工程师,负责720云展示及土建模型创建及深化。
1.项目始建与20世纪90年代,原始竣工图资料随着时间的迁移,资料清晰度有限。本项目方案阶段基于原始竣工图资料及现场复核尺寸数据对几何框架模型进行创建,为项目方案提升提供有效支撑依据及拓展价值。
2.在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及车流量前提下,对项目室内外风环境、自然采光、室外噪音、水资源、建筑综合能耗经济效应等进行模拟分析,根据分析数据优化建筑外立面幕墙及遮阳系统。
3.本项目位于深港合作区临港边境,设计前期基于BIM模型对场地内交通流进行模拟,以便及时发现路由问题并优化设计。
4.三维可视化设计相比传统设计的优点,方案阶段采用BIM软件与Enscape软件相互整合及数据共享,实时展现设计提升成果,快速渲染不同角度室内外效果图,加快项目方案比选效率。
5.基于各专业BIM模型及时对项目重难点区域进行净高分析,基于BIM模型对不满足功能房间净高要求的区域进行管线优化或结构布局优化,输出优化前后净高分析平面图及管线排布剖面图。
6.工程量的统计是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工程量与工程投资金额密切联系,相比传统算量,基于BIM工程量统计可实时输出改造前后的工程量清单,便于项目组实时动态管理项目投资金额。
7. 基于720云平台对设计阶段三维成果进行移动端展示,不同阶段、不同方案均可展示在同一平台,便于领导工作指导及决策,追溯设计进度及成果。
8. 基于 PC 端采用 Enscape 软件获取 BIM 几何模型及数据信息,快速展现项目现状三维实体场景及改造后建筑外观效果及机电管线排布情况,参建单位可快速浏览轻量化场景,佩戴 VR 设备可身临其境漫游及浏览“未来办公楼” 。
9. 针对现状建筑外立面、不同提升方案外立面效果及尺度进行分析及比选,综合考虑效果及投资效益,决策合理的可实施方案,加快项目空间布局及决策。
10.管线排布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建筑使用空间,机房及地下室厨房管线系统相比较为复杂,管线的复杂性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挑战和困难,基于 BIM 模型对机房及厨房空间进行合理排布及优化,避免影响现场施工进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质量,优化建筑内部空间布局。
11. 图纸为工程师的语言,通过三维可视化 BIM 模型数据可快速映射平立面图纸及预留孔洞图,图纸与模型实时关联及联动,基于 BIM 一处修改,处处更新的机制,解决了传统设计图纸不对应问题,加快设计周期,缩短施工时间,提升项目品质。
12.项目借助 BIM 设计协同平台,将 BIM 模型及图纸、报告等上传至协同大师云端管理平台,项目各参建单位均可登录到云平台进行创作、记录、追踪、交互、管理等,不同单位分配不同角色及权限,实现信息化设计、施工工程管理。达到项目所有信息的集中存储及访问,提高信息及时性和有效性。最终成果可一键完成归档及表格清单化管理记录,便于展示及总结本项目 BIM 技术应用深度及应用点,促进团队进步及行业发展。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
余涵、焦飞、刘义、潘昊、郑璐楸